勤益科技大學 資工系 林曉彤
在實習期時,跟其中一位領航約聊時,讓我寫下了兩張滿滿字的PPT心得,而我擷取其中幾段如下:
「起初我極為害怕在別人面前做錯事,得罪別人,所以做起事來都非常小心翼翼,所以在任何人面前都非常緊張,很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在所有人面前都非常不自在,對自己的要求高,非常在意別人的想法,自信心非常低,別人給我任務時,或是要我做的事我都非常認真的做好,但是都等待著別人給我的事,非常被動,太在乎別人的感受。要學會分享給別人,寫心得或寫日記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讓自己更成長,找到自己,分享是快速讓大家更了解你,就算錯了又如何,錯了只是讓自己知道是錯了,及時修正就好,要勇敢表達自己。 若要想問題就要把它做更深入的了解,問題是要問到我們要的答案,問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要問,我們想要瞭解到什麼,除了分享外還有什麼,否則等於白問,浪費時間而已,若要到一個組織去要想好為什麼要去這一個組織不可,若只是要學一樣東西其它地方也可以,為什麼還要執著於來這個組織。 當一個領導人,就是要提早想,下一步要怎麼做,做什麼,怎麼做才能讓下屬能有成長,能有讓他們進步空間,要把一個團隊帶到什麼樣的狀況,就是要靠我們的能力,領導人要想辦法吸收新知識,把新知識傳給下一代,並且分享經歷與過程,像海綿一樣,吸--再放--,吸--再放--。 我不要盲目的只做別人要我做的事,要想想我該做哪些事,我想要做哪些事,有捨才有得,把我們想做的先開始做,做每一件事都要寫下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可以幫助自己找到自己,勇敢做那些我們不敢做的事,做了就是我的了,可以把想法寫在筆記本上,隨時做紀錄,選擇志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要的又是什麼?」 往後的志工生涯裡,是由這篇心得想法一直陪在我身邊,當我迷惘時,時常就會把這篇心得拿出來看看,思考一下,雖然每次看都會產生出不同的想法,可能是由自己當時的狀況,再從這裡的話衍伸出來的自己想法吧。第18屆19屆就是在磨練自己的基本功,盡可能的做該做的事,被帶著思考任何事情的意義、為什麼要這麼做,更具體的了解自己,並且可以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待在志工的越久,看待問題深度也就越深。謝謝薇濡、倢吟、還有其他夥伴、甚至到了20屆的領管團、各位助教、台中20屆領航團隊以及我的組員,讓我借鏡學習以及教導我,無論是團隊的事還是人生的任何事或想法以及作法都讓我有大大的成長。經過了兩年多時間, 個人部分: 學會了分享自己的想法、主持人(站在台上可以順利講話不會再頭腦空白)、學習被拒絕的勇氣(ex:發問卷)、了解自己的實際狀況、信心提升、實際了解到什麼叫做具體化的述說、觀察力提升、認識更真實的自己、學習自我內化並寫出心得等等。 團隊部分: 學到(及體會)到領導者v.s.管理者區別、鍋蓋理論、冰箱理論(冰箱沒菜就要丟菜)、會議管理、團隊的共識融合、關心夥伴、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如何帶人與教人、引導思考能力提升、學習策略思考、分析能力提升等等。 事務部分: 招募、督導、必/選修教育訓練、企劃書、教案、活動包裝、面試活動相關事項、考核、送舊、軟聚活動等。 |